服务热线:180 2635 2785
帖子状态  
本帖子共有 11 位阅读者, 0 个回复.
1条记录

我有上上签

尊者
帖子
728 
金币
85 
信用值
 
积分
2122 
会员等级
精英会员 
交易次数
55次 
交易金额
23.14万元 
好评率
0% 
我有上上签 发表于 2025-05-08 11:01   
短腿邮品越发越多,摇号相关质疑也愈演愈烈!对邮迷没有做到公平!

如今的邮市,随着短腿邮品发行越来越频繁,摇号制度频繁被推上风口浪尖。

热闹非凡的市场背后,掩藏着普通邮迷的深深无奈,质疑声也是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摇号机制原本是为了打破邮票发行的沉闷局面,让更多普通集邮者享受邮票收藏的乐趣,但实际操作中显露出来的问题,却让人不禁要问一句:这摇号,真的公平吗?

摇号制度背后的问题

摇号本是个好办法,让那些没有特殊资源的普通邮迷也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稀缺的短腿邮品。

这些邮品发行量少、市场需求大,本应是一片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

然而,事与愿违,摇号制度的运行似乎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邮迷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报名参加摇号后,自己能否查询到摇号号码?

整个过程由谁操作,是否公正透明?为什么摇号的具体结果不对外公布?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疏漏,更深层次上暴露了制度执行的缺陷。

有人质疑,摇号背后的黑箱操作,让一些有资源、有门路的人轻松拿到短腿邮品,而普通邮迷连个摇号号码都看不到。

更让人气愤的是,市场上竟然还能看到整箱整盒的摇号邮品在售卖!

这些本该被分配给普通集邮者的“宝贝”,竟然成了部分投机者的工具,令人不禁愤慨。

为何短腿邮品摇号如此不公平?

从表面上看,邮政部门采取摇号的方式,似乎是想通过一种“公平”的手段,将稀缺的邮品分配给广大集邮者。

然而,这一制度的设计和执行,非但没有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反而让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

短腿邮品的定价过高、投放数量不足、摇号过程缺乏透明度,这些问题无一不在加剧邮迷的不满。

例如,《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小版张邮折,原本面值仅为9.6元,却因加上一个邮折子,价格暴涨到48元,溢价高达4倍之多。

这样的价格机制,普通邮迷要怎么参与?此外,摇号投放的数量严重不足,例如《第43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发行量为12.8万枚,而参与摇号的仅有1万个。

这种极度不平衡的供求关系,注定会让普通邮迷望而却步,而市场上的大户、黄牛却能够轻松囤货,借机炒作。

摇号制度的改进迫在眉睫

那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要让邮迷们重新对摇号制度产生信任,就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首先,短腿邮品的价格应该回归合理区间,不能因为市场需求高就随意定价过高。

邮政部门应该采取更负责任的态度,给邮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其次,摇号的透明度必须提高。

邮政部门可以采取更公开的方式,将摇号过程公之于众,摇号结果和邮品的去向应该一一公布,避免让市场产生不必要的猜疑和不信任。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消邮迷的疑虑,也能够让整个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虚假的市场繁荣,急功近利的背后

短腿邮品的炒作,表面上看让市场红火了一些,但这不过是虚假的繁荣。

短腿邮品作为套票的衍生品,原本就没有太高的收藏价值,但却因为发行量少而被市场追捧。

实际上,这样的热度无法长期维持,毕竟短腿邮品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价值。

邮政部门通过这种方式,急功近利地圈钱,不仅无法解决邮市打折的根本问题,还会加速市场的崩溃。

真正需要减量的,不是短腿邮品,而是套票。

目前,套票的发行量普遍偏高,而市场的实际需求已经大幅下降。

如果能够将套票的发行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例如减少到300万甚至更少,市场的健康度将会大大提升。

而对于短腿邮品,邮政部门应适当增加摇号投放的数量,以减少黄牛囤积、抬价的现象。

邮市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短腿邮品的摇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别邮迷的抱怨,而是整个邮市问题的缩影。

邮政部门需要认真倾听集邮者的呼声,采取更为合理和透明的措施,确保摇号制度的公正性。

否则,市场的虚假繁荣终将会破灭,集邮者的热情也会被不断消磨殆尽。

你是否也曾对摇号感到无奈?你是否也曾因为短腿邮品的高价而放弃购买?

邮市的未来是否会继续被虚假繁荣所主导?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文章转自公众号邮币之家 柳熙云

1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