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 2635 2785
帖子状态  
本帖子共有 11 位阅读者, 0 个回复.
1条记录

我有上上签

尊者
帖子
728 
金币
85 
信用值
 
积分
2122 
会员等级
精英会员 
交易次数
55次 
交易金额
23.14万元 
好评率
0% 
我有上上签 发表于 2025-05-08 10:37   
系列发了40年,风格乱得让人无语!《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怎么回事?

2023年11月8日,中国邮政正式发行了《中国古代文学家(五)》纪念邮票。

这套邮票由5枚组成,标志着这一系列自1983年启动以来的第5组发行。

时间跨度长达40年,可谓极为罕见。

然而,这一系列的邮票在设计、枚数、规格、发行时间以及面值上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给集邮者和文学爱好者们带来了诸多困惑和不满。

变化的设计风格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邮票的设计者频繁更换。

第一组的原画作者为刘凌沧,而后续的设计者则分别是李大玮、黄木、高云和马振声。

每位设计者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导致整套邮票的系列感大大削弱。

邮票本该体现的文化传承和艺术连贯性,在这种不断变化中显得支离破碎,难以让人产生共鸣。

枚数和规格的混乱

其次,邮票的枚数和规格也是令人无奈的变动。

前三组均为4枚,第四组却增加到6枚,第五组则回归至5枚,毫无规律可言。

而在规格上,第一组的尺寸为31mmx52mm,第二组和第五组则为30mmx40mm,这些不同的规格交错排列,使得整套邮票在视觉上难以统一,更加凸显了设计的不协调感。

对于追求完美和系列感的集邮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几乎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发行时间的时隔之长

再者,发行时间间隔的不均衡也引起了集邮者的不满。

第一组和第二组之间间隔了11年,第二组和第三组则长达19年,而随后的第四组和第五组之间又仅仅相隔了2年和8年。

这种不规律的发行节奏不仅让人感觉到邮票发行方的筹划缺乏严谨性,也使得收藏者在面对这条漫长的时间线时感到无比沮丧。

难道这些集邮者在经历了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能获得的是一系列毫无关联的邮票吗?

市场变化与面值调整

此外,邮票面值的变化也反映了邮政资费的波动。

第一组邮票的面值分别为8分和70分,第二组则达到了1元,而第三组到第五组的统一面值则为1.20元。

这一变化不仅对集邮者的收藏形成了障碍,也让他们在理解邮票价值时产生了疑惑。

为什么在短短数十年内,邮票的面值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难道市场的变化就可以轻易左右这一文化载体的价值?

总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家》系列邮票在经历了40年的发行历程后,其风格的混乱与变化让众多集邮者感到无奈。

这种种变化的背后,反映出的是邮政方对系列邮票的规划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

对于有强迫症的集邮者而言,面对这条漫长的时间线和五花八门的设计,几乎让他们忍无可忍。

或许我们应当反思,如何在未来的邮票发行中,更好地保持系列的统一性和文化的传承性,避免这种让人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我们能否期待,未来的邮票发行能够更加注重整体规划,让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表现能够在一系列邮票中得以完美结合?

文章转自公众号邮币之家 柳熙云

1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