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邮政部门推出的新邮扫码出入库管理制度引发了集邮界的热议。
这项措施本是为了规范市场,防止倒票行为,然而,从各方反馈来看,似乎这个初衷良好的政策,变成了集邮者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新负担,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新政策初衷良好,却引发众多问题
新邮扫码出入库制度的推出,的确是针对当前集邮市场秩序混乱的一种应对之策。
以前那些大户炒票、倒票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热门邮票的发行日,往往引发了一场“抢票大战”。

现在引入扫码管理,表面上看是提高了取票的公平性,简化了追溯机制,但实施的过程中却显露出诸多弊端。
例如,虽然集邮者不再需要邮票巡视员的监督,但取票的时间却明显增加了。
原本一两分钟能搞定的事,变成了需要逐一扫码的繁琐过程。
这一变化对于普通邮友来说,无疑是加重了负担——谁愿意在烈日下等待?
而这一系列的“改进”,也让邮政工作人员苦不堪言,他们不仅要应对日常的工作,还要额外应付这些新的操作流程。
基层压力增加,用户体验下降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发行新邮当天,邮局门口人头攒动,大家都在翘首以盼。
可是当新的扫码政策实施后,工作人员被迫逐枚小型张、逐版邮票进行扫码,工作效率反而大打打折。
邮友们心急如焚,有些甚至对新政策表示质疑,难道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集邮者,还是在为基层工作人员增添了无形的压力?
邮政系统的人力资源本就有限,如今还要承担额外的扫码工作,难免让人感到心力交瘁。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工作人员需要戴手套,频繁翻动新邮,不免影响邮票的品相。
想想那些可怜的新邮,在这样反复操作中,是不是也要大打打折了?
顶层设计亟待改善,灵活性不足
说到底,新邮扫码制度在顶层设计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初衷虽好,但如果“一刀切”的做法不加以调整,必然让执行层面出现问题。
比方说,执行层面的细节没有考虑到基层实际情况,导致了不必要的困扰。
为何不在省市一级就设定这些管理措施,而将县区的售邮环节省略呢?
而且,集邮界有许多前辈提到过,政策的制定者往往高高在上,却未曾真正深入到基层,倾听他们的声音。
这种脱离实际的决策方式,注定了很多政策的落实困难重重,根本无法反映实际需求。
引导政策回归初心,重拾服务本质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邮政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是否真正考虑到了集邮者和基层员工的感受?
扫码出入库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服务,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无形中让大家陷入了更多的麻烦之中。

未来的政策制定者应更加注重基层的声音,倾听来自集邮者和邮政工作人员的反馈,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这不仅是关于新邮扫码的事情,类似的政策还有很多。
比如平邮签条的问题,曾经平邮根本不需要登记,如今却变成了繁琐的录入工作。
难道这就是服务的意义吗?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为灵活和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减少不必要的负担,让集邮者能更好地享受他们的爱好,而不是在政策的重压之下苦苦挣扎。
各方共同努力,让我们的集邮市场变得更加健康和活跃,才是我们最期待的结果。
文章转自邮币之家 柳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