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即将迎来由集邮联官方举办的第45届佳邮评选,而今年的评选将首次在黑龙江漠河举行。
这一盛大的集邮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邮友关注。
大家都在猜测,这次“最佳邮票”究竟会是哪一套?
然而,随着每届评选的推进,我们发现,曾经备受期待的佳邮评选如今渐显疲态,公信力和悬念似乎正在逐渐流失。
佳邮评选失去悬念
如果说当初的佳邮评选充满了悬念与期待,那么近来,它的吸引力逐渐被削弱。
首先,票数不透明让评选的公正性变得难以捉摸。

邮友们只能依赖微信投票,却没有明确的数字支撑,这让人不禁怀疑:评选结果是否真如所说的那样公正?
在许多邮票投票中,常常会看到一些“重大题材”成为焦点,似乎大家的选票都越来越功利,选择的标准逐渐与邮票本身的艺术性和独特性无关。
你不禁要问,这种“功利化”的评选,究竟还能保有多少魅力?
特供张成为评选的“负担”
让佳邮评选陷入困境的,还有与之挂钩的特供张发行。
每年评选出最佳邮票后,都会发行与之相关的特供邮票张,这种做法似乎变成了评选过程中的一大“附加值”。
然而,随着评选日益商业化,这个“特供张”往往被外部商业因素左右,甚至出现为了“重题材”而忽视邮票本身艺术性的现象。
如果每年发行的“特供邮票张”只为了盈利而存在,那么评选的初衷就不再纯粹。
是否该取消这一传统,改为每年发行一套纪念小型张,才更符合时代的需求?
如何恢复评选的纯粹性?
对于佳邮评选的未来,我认为应当取消“最佳邮票特供张”的发行。
毕竟,评选活动不该变成商业角力的舞台,而是应当回归到艺术与邮票本身的精神上来。
每年发行一套纪念小型张,专注书法和绘画题材,比当前的“特供张”更具文化深度与艺术价值。
此外,取消特供张后,评选本身的纯粹性和趣味性也能得到恢复,邮友们的选票就不再因为题材而失去对艺术的审美,而是完全基于作品本身的魅力进行投票。
影响与总结
佳邮评选若继续沿用“特供张”模式,势必会让这一活动越来越失去它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功利化”倾向的加剧,评选的悬念与公信力将受到严重冲击。

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每一枚邮票背后的故事和艺术价值,而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制造的“附加物”。
因此,建议官方在未来的评选中取消“最佳邮票特供张”的发行,改为发行一套充满纪念价值的小型张。
这不仅能恢复佳邮评选的悬念,还能使这一活动回归到最纯粹的艺术欣赏层面,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力。
文章转自公众号邮币之家 作者柳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