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量销售,按需定制,在邮政的邮资标签已经实施多年。邮资标签又称TS71型自助邮资标签,是2020年的新物种,归商函局管。虽然现在商函和集邮已经合并成文传部,但是在最高层并没有合并,所以实际上还是各行其是。

邮资标签的发行量不大,零售极少,一般在所申请的邮局才有少量零售。但是如果你看到有国版的标签,是可以找当地邮局直接申请要数的,而且限量不是5套,而是必须得一箱或100,也就是不针对散户,少了还不卖!
这样实施多年的效果是什么样呢?邮资标签几乎无投机需求,需要购买一百个的,基本是拿来实寄。商函局比集邮好的一点,就是你报多少数都给你,而集邮口的,一看紧俏就给你扣量,大名鼎鼎的二十四节气数藏版,报三千给三个,已经是见怪不怪。
这些标签大多数是一年有效期,过后邮资作废,邮商也不去买卖这个东西。发行期后想再转让也很难,几乎就是点对点直接消费。但是这东西都是按定价出去的,事后也没有出现低价倾销打折现象。
其实这就是涉及到邮票打折的根源:资源错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首日需要邮票来实寄,却遇到邮票限购5套,无奈多订几套全年邮票,还被当做大户给打击。需求不匹配就引来邮商填补,邮商能低价批量打折订票,再根据邮票题材好坏,将部分邮票高价卖出,部分邮票对折出售,总体是赚的就行。 如果敞开需求,再锁紧邮票打折渠道,那么发行量将会差别巨大,好的题材和差题材发行量差十倍百倍都不奇怪,总体不打折或者折扣很少。邮商与集邮公司内外勾结的事情就会减少。
邮资标签的缺点是不零售,一小部分零售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邮票最多相当于48岁年纪,虽然开始衰老。但是在邮政使劲压缩真实需求,不根据实际情况搞饥饿营销诈骗,不但没有起到想要的人为紧俏效果,反而造成邮票口碑崩坏。

苏州一个网点两三百套,每人限定5套,能供应五六十人,如果取消限制,可能一个人会购买几十一百套,这销量不就上来了吗?售缺?马上补货!
数学之美是一套可以出圈的邮票,完全可以做到敞开销售,迎接新人到来,取消每人5套限制,收回不得人心的邮票破版政策,拿几套热门邮票试点,看看效果。或者专门开发一个新的版式。西游记双联丝绸小型张,选的品种不好,溢价高还是原本特供品种,限量每人3个,最终销量40万,比之前的100万减少了不少,但是至今未打折!如果邮票不再打折,或者还可以吸引圈外的人和资金进入,邮票还有那么点希望。
作者:严阳